我和我的家乡,都有光明的未来

发布者:刘璐发布时间:2022-03-14浏览次数:21


大家好,我叫尼玛平措,藏族,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大四学生。从雅鲁藏布江到长江,从娘母丁湖到晓南湖,从祖国边疆远赴江城武汉,我想讲一讲我的故事,讲一讲我在大学四年的生活。 

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柳乡孜龙村,我从这儿来。拉孜,在藏语里的意思是“光明最先照耀的地方”。阳光洒在拉轨岗日山上时,山顶积雪就像镀上了一层金子,掩映着高原地区碧蓝碧蓝的万里晴空,七月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,真的就好像世外桃源一样。我的名字,“尼玛”在藏语里象征着希望与光明,“平措”寓意齐聚、圆满,它与“拉孜”一样,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和期许。

我的父母在这片高原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,他们不懂汉语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用勤劳的双手养育了我们三姐弟。我爱我的家乡,但我真的很想去看看,课本里山那边的风景。

2018年,我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。那年夏天,正是山间油菜花开得最好的时候,和心心念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同到来的,还有一份《学生资助指南》。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”,这句印在《指南》封面上的话,时至今日我都记得。

初秋时节,从拉孜县出发,乘坐大巴、火车,一路辗转三千多公里,我终于来到了武汉,见到了想象了无数次的风景。

在《指南》的指引下,我通过“绿色通道”报到注册缓缴了学费和住宿费,获得了“新生大礼包”,成功办理了校园地助学贷款,刚入学的我总算舒了一口气。
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军训时我突感胸闷不适,紧急送医确诊为“左侧肺大泡破裂”,突来的肺水肿打断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。住院的那段日子,缠绕我的不只是呼吸困难、胸闷的症状,还有对高昂手术费用的担忧。

好在,这般身心俱疲的时刻并未持续多久。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来医院看我,“平措,你不需要担心费用问题。”那一刻,病床上的我差点当着一众老师的面掉下泪来。他们告诉我,“新生大礼包”中四年的商业医疗险可以报销不少医疗费用,其余费用会由学院先行垫付。

出院后,我又投入到忙碌的学习与生活中,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。在辅导员和资助中心的帮助下,我成功申请到由学校退休老教授捐助的爱能助资助金。温暖与痛苦,真的总是并行存在,就像家乡高山上的皑皑白雪,既汇入汹涌咆哮的大江,又浸润冻土,滋养了青稞与我。

我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国家助学金,两次获得了回家路费补贴,同时,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“资助炬火”荣誉称号,在岗位上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。

我一直在藏族地区读书,基础相对比较薄弱,学习压力比较大。学习语言课程时,学习新闻写作时,撰写学年论文时,焦虑迷茫的种种时刻,我常会想起国家、学校、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,他们总能赋予我继续前行的无限动力。

光阴流转,我和我的家乡一样,都一直向着希望和光明的方向。2016年,拉孜县被国家列入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对象。2019年12月,拉孜县脱贫摘帽。2021年9月,我通过边疆少数民族推免专项计划,成功保研至本校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,即将成为村里第一个硕士研究生。

感谢!是我最想对国家和学校说的话。感谢助我成长的资助政策,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,给我底气、予我动力。吃水不忘挖井人,无论当下还是未来,我都会怀揣感恩和善意,对待身边人,帮助更多的人。

珍惜机会!是我最想对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同学说的话。党和国家给予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学生非常多的关照,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个机会,努力充实每一天,好好学习专业课,好好学语言,在更大的舞台绽放青春力量。

追梦圆梦的路上,有你,有我,有资助育人,有大家的故事。

山的那边,有南湖边烂漫的晚霞,有雪山金顶般闪耀的粼粼湖面,有充盈着希望的知识宝藏,也有推心置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。

谢谢你能听完我的故事。

感谢党,感谢祖国,感恩学校和遇到的每个人。

我相信,我和我的家乡,都有光明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