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助学·筑梦·铸人】金融学院王若彤——《绘就乡村振兴画卷,谱写乡村民生新篇》

发布者:刘璐发布时间:2022-01-13浏览次数:10

绘就乡村振兴画卷, 谱写乡村民生新篇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从农村小学生活看乡村变化

我六岁的时候,在我们村的八里小学读二年级。因为妈妈又生了弟弟,家里负担重,一直在私立学校上学的我转学到了这个离我们家很近、我爸爸小时候也待过的公立学校:八里小学。

学校很小,学生很少。在领书的那一天,全校的师生都在忙活着锄草,因为一个暑假过去了,砖石铺就的简单石板路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。我还能看到乱蹦的蟋蟀,那些老蟋蟀身体黑黄,又肥又大,我是避之不及的。二年级的小朋友总共不到三十人。我们只有两个老师: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。语文老师兼教英语,数学老师兼教科学。“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”这句话在我们看来一点也不好笑,因为我们没有体育课 、没有美术课、 没有音乐课。

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体育设施。我们女孩子就只能跳皮筋,跳房子。男孩子可能会砸沙包。对了,校门口有一对单杠。在我们二年级的时候,个子还矮,要爬上那个单杠可费力了。男孩女孩都爱逞能比一比谁爬单杠的姿势最帅、速度最快。可是后来,有人在单杠上晒白菜,单杠下面逐渐堆满了难闻的粘稠物,我们这些孩子唯一借以取乐的外在设施也没有了。

 夏天最讨厌。因为夏天有蚊子,蚊子是从厕所里来的,厕所是旱厕。许多扎着辫子的小女生捂着眼睛上厕所,速度飞快,我们最怕的就是那些白花花的恶心蛆虫。雨天也讨厌,通往我家和学校的土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,很多次走到学校鞋都湿了,路上还会冒出来我很怕的蚯蚓。

但我们还是很爱这个学校的。老师了解我们每一个人。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在校外疯玩:捡树叶茎、在楼板厂里捉迷藏、甚至去爬桑葚树,摘沾满杨絮的桑葚吃。

我很喜欢我们数学老师任老师。他跟我们说过,以后就好了,学校里会建食堂,会建游泳池,就在那。他会指着教室外的一处空地这样说。可是一直等到上了五年级—这个小学的最高年级,都还没有这些东西,甚至没有洗手池。

上了初中之后我回去看过任老师,他头发白了很多,但精神还是很好。我去的时候他正在批改数学卷子,一打,很薄。他说这里的学生越来越少了,好多孩子都往县里送,现在就只有三个年级,三四个老师带。我听了有想哭的感觉。

这只是学校。在我的印象里,我的村子里也全是旱厕,几乎每家人在门侧有一个专门处理垃圾的“粪坑”。你问为什么不扔垃圾桶里?因为没有,没有绿色的大号垃圾桶,没有垃圾车。村里的人喜欢吃饭的时候到大路边上聚着聊天,没有什么公共设施,就坐在树根,大树枝上。过年的时候村里最热闹,因为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打工回来了,待上个半个月,下一年再见。

因为疫情原因,我已经将近两年没有回到那个童年中的村庄了。扶贫给这个八里村带来的新面貌,我没能亲眼看到。但从各个叔叔伯伯们发的朋友圈,我那个灰头土脸的小村庄,真的像洗了个澡,换了件新衣,有点利落的样子了。

现在很多年轻妈妈们都不再出去打工了。村里建了扶贫车间,在这里干活,一个月的工资也能解决吃穿问题了。真希望村里的小一辈娃子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长大。村口村委会有个大戏台,现在谁家有个喜事都是请人在那里表演。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,就要请戏班唱几天戏嘞。文化下乡活动也是如火如荼。这样,小孩子们也不会早早沉溺于网络游戏了。村庄上的大路也专门有人清扫,凡凡奶奶就负责这个。还记得我每次找凡凡玩,奶奶都在组装打火机,这个活最费眼。现在有了这份工作,就再也不用戴着老花镜,一坐就是一整天,累得腰酸背疼了。最让我开心的是我的小学,八里小学要重建了!那将是一个明亮宽敞,设施齐全的新学校,还会有很多青年教师接过接力棒,传递给家乡的孩子们薪火知识。通往学校的路都修成了水泥路,方便上下学。任老师说的话终于要实现了!

这只是脱贫攻坚给我们带来的,变化远不止于此。就在最近,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,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。整理“六乱”,开展“六清”。这意味着什么呢?这意味着我们家门前处理垃圾的粪坑要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门前屋后的花树果树;排水系统也在逐步建成,摆脱旱厕近在咫尺;村里闲置很久的破土屋要被拆除了,余下的空地将通过造林披上绿衣,变成花园、果园、菜园、游园……真的好期待啊!这次放假回家,我一定要把整个村都逛一遍,拍摄很多张照片,展现陶渊明笔下的“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”;欣赏孟浩然笔下的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;体会王维笔下的“屋中春鸠鸣,树边杏花白”……我还要亲手种下桃树,再栽下薰衣草、白玉兰……给这个小姑娘一样的村庄戴上许多的好看的发卡、头饰。

对于农村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,小到厕所卫生,大到谋生问题,政府都在一点点的切实细化落实。新的生活来了,新的奋斗开始了。我想等我这次回老家,与亲人们团聚的喜悦和对家乡改观的欣慰之情会充盈心间,并激励我始终跟着党走,假以时日能为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上属于一个青年的萤火之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