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
法学院 苏正民
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,大家下午好。我是来自法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苏正民,很荣幸获评此次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,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。
走出大山
我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,父辈们都从未有机会迈入校园读书。我记忆深处也是日复一日2个多小时的山路和 “外面下大雨,教室下小雨”的求学画面。我小时候的梦想,就是走出大山,逃离这个束缚着我,一生与贫苦落后打交道的地方。
然而命运总是那么“调皮”,在我初中时,父亲因病去世,让我靠努力读书逃离大山的想法破灭了。那时的我,只能辍学在家,自己的人生仿佛再也无缘大山外的世界。
我是幸运的,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好心人士关注到大凉山,关注到我,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重返校园,考上了大学,走出了凉山。
回馈社会
我时常想,那群帮助我的人与我非亲非故,为什么要伸出援助之手?慢慢地,我想明白了,也在参加志愿服务当中更加确信——人不能只为了自己而活着!就像献血,一看那粗大的针头便身子不自觉往后退,但一袋血液就可能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,我为什么不去做?大学四年,我献了26次血,加入了中华骨髓库,签署了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协议,带动身边40余名师生加入到“三献”的行列;疫情期间,我第一时间报名线上疫情排查工作,为249户武汉居民提供生活需求统计服务;家乡遭遇森林火灾,我想都没想就加入了火灾后勤志愿工作中,连续工作了90余小时直到火势得到控制。
回馈社会,报答党和国家,是我做志愿的初心。
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能为社会做点什么?2019年,在夏令营支教时我遇到了几个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。我同几位志愿者一天节约一块钱,一个月节约30块钱,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几位孩子。但这实在是太微薄了,于是我发起“凉山阿依助学计划”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,现在已经有152人加入了月捐,募集到了九万余元的助学金,资助了64名凉山的贫寒学生,2名学生还考上了大学,改变了命运。
同舟共济,汇聚集体智慧,这就是我做志愿的力量。
乡村振兴,教育先行。在学校的支持下,我们成立了“苏正民志愿服务队”与阿依助学专项基金,助力凉山乡村教育事业发展,为乡村振兴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与支持。今天,我们开展公益讲座、阿依夏令营、阿依森林计划、阿依书屋等教育公益活动,筹集到公益物资与资金35余万,累计受益1万余人次,为更多的凉山学子照亮了上学路。
身体力行,助力乡村振兴,是我做志愿的行动。
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
在长期的志愿服务、教育扶贫中,我也渐渐改变了儿时逃离大山的梦想。现在的我,只想读更多的书,接受更高的教育,带着知识回到大山、建设家乡。
如今我成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,我会继续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来回馈党恩,认真上好每一节课,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。
我畅想自己的未来,回到大山里,让山里的娃娃们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素质教育,让山里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、有钱赚,让彝族文化可以通过文化诠释方式实现与各个民族的沟通融合,用一生的时间来回馈党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