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兴村
我是闽南一个小村落的孩子,在外上高中三年,难得回一次福兴村。这一次和三年前见到的林老头很不一样,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唉声叹气,反而笑眯眯的。是什么让他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?我问他“可是发生了什么好事?”
林老头笑着,“我给你说道说道。”
三年前的一个夏日,林老头很苦恼。
不只是他,这座海滨小城,这个小村落都很苦恼。
这是中国东南小城市的一个小村落,东临南海,西靠丘陵,这里的居民敢闯敢拼敢下南洋,但是,近些年这座村落的发展陷入了困境。 今天的福兴村有点不一样。风呼呼做响,地板上的纸片在打圈圈。太阳很大,空气很闷。
林老头靠在荔枝树下用竹帽扇着风,他眯起眼睛看了看头顶的太阳。
"台风要来了,今年荔枝又不好卖了"林老头用闽南语嘟囔了一句,焦躁地站起来在荔枝树下转圈。
不只是他,这个小村落都很苦恼。虽是沿海低纬度的好地方,可是却也不上不下,地理位置尴尬,尤其是对于荔农。荔枝最早上市在海南,过季于莆田,这座海滨小城卡在这两者中间,错过了荔枝价格最高的时期,只能在荔枝蜂拥上市时勉强分上一杯羹。西部北部的丘陵阻隔了这座小城荔枝的外运之路,而内销也很困难。谁家还没有两棵荔枝树呢?台风一来更是糟糕,果子只能摘不能等,一筐一筐的囤在家里,上哪去找销路?虽有青壳荔枝这一核小肉厚果大的荔枝坐镇,却往往逃不过整筐整筐烂在家里的命运。
林老头焦躁地跺脚,手仿佛不知道哪里放。这片荔枝树是他儿子下半学期的学费阿,近年来荔枝只能五毛一斤的贱卖,再加上台风,林老头不敢想象。这片荔枝烂树上了,儿子下半学期也不用上学了。
"老林!"林老头循声抬眼望去,是村干部和陌生男人。
“老林阿,这是来帮你富起来的陈干部!”村支书热情地拉着老刘。
“富起来!”老林眼睛冒光“可是咋富呀?我这荔枝都要烂树上了。我这下半年没得过了呀,难道你要资助我资金吗?“老林眼中的光暗了下去。
“老林,别怕,正所谓‘引资’不如‘引智’。我这里有三个锦囊,你绝对能富起来!”
“第一个锦囊叫“走出去”,荔枝在我们这不值钱,可是啊在北方在华中地区,那可是金油油,动辄十元一斤,如果能走出去还怕荔枝烂树上吗?”陈干部一语点破刘老头的困境“我去帮您找北部收购荔枝的渠道,现在我们县马上通动车了,您就不用担心没人买了。”
林老头一拍手,急急追问“对呀,走出去是个办法,那第二个锦囊呢?”
陈干部摇了摇手机,“这不就是第二个锦囊了吗?与其自己去找购买渠道,电商销售面向全国四面八方的人与市场,这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赠予。我们要好好利用阿,我们可以把荔枝放在网络电商平台上销售,面向更广阔的人群。”
林老头恍然大悟“我一直用手机,可是却从来没想到手机还能帮我赚钱。”
“您别着急,这两个锦囊还是普通锦囊,最后一个呀才是大招。”
林老头一听立马把耳朵贴向陈干部,“您看,您这荔枝,青壳果比两个一元硬币还大,核比小拇指头还小,而且福兴村富硒长寿全国闻名。这第三个锦囊就是“引进来”,寻人买货不如人来找你买货。你看你这成片的荔枝林,可以改造成农家乐,加以宣传,必然会有很多游客来你这里体验农家亲子情,体验风情水秀的田园风光。”
林老头嘴角越咧越开,“还是干部有办法!我这就去做,下半年有的过了。”
老林在干部的帮助下干起了对外地的销售,并同时建立起了自家的农家乐,钱越赚越多,成功脱了贫。
我听着林老头的发家史,颇有感慨。乡村振兴,振兴在人。人改变了,人奋斗了,才能从根源上振兴一座村落。在当下乡村振兴的背景下,村落和时代一起在进步,社会分配也日益公平起来。有活力的乡村才留得住人,人才才不会流失,乡村才不会空心化。这是一个赋予乡村新的生命的时代。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,也要担负起历史重担,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以后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。
福兴村的荔枝林旁新立起一栋三层小洋别墅,荔枝林里红红火火的都是游客。不只是他,村口的林大婶的龙眼树显示着勃勃生机,小溪旁的刘大妈家握着省里小有名气的富硒鸡蛋。整个小乡村的人们都忙忙碌碌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外出打工多年的刘大妈儿子也回来给刘大妈帮忙包装富硒蛋了,村里出现了许多年轻的面孔。林老头发自内心的笑了“乡村振兴政策好阿,福兴村要更加有福又兴起了。”
林老头摆摆手跑去给他的荔枝树浇肥,一边哼起了闽南歌谣“荔枝鸡,穿红鞋。红鞋红彤彤,出门见阿公······”